位于巫山县邓家土家族乡村的逍遥洞, 沉寂60年后, 今天再度被人们发现和保护性开发, 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看点。
伍绪逍遥洞是一个深度约3000米的钟乳石奇洞。通往洞口的小路山势险绝,现已建成人行便道,溪水和密林相得益彰,人们在密林中穿行1公里左右来到洞口。
伍绪村的逍遥洞,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溶洞。它像一条悠长的巷道,在山体内呈MS走势,蜿蜒曲折,婉转回旋。
01
它有多长呢?85岁的罗中银老人回忆,1956年,他们一行5人,带着马灯和电筒,日出前出发,日落时回来,仍然没走到尽头。 02
洞有多宽呢?宽处两米有余,窄处刚好一个人通过。 03
洞有多高呢?高处6米有余,低矮处要匍匐穿过。
就是这样一条窄巷子似的山洞, 在一个多世纪里, 续写着它的传奇故事。
早在1956年,这个洞里找到了贮藏量丰厚的硝土。当年参与熬硝的罗中银老人告诉我们,洞内遍地都是河床一样的碎石,碎石里夹着泥土,这些泥土就是含硝量丰富的硝土。巷道内堆着一堆一堆的碎石,就是筛去硝土的河床鹅卵石,表明千百万年前,这条巷道式的山洞,曾是一条地下河流。
为了探明这条地下河流的深度,罗中银与其他人一道向下深挖,深挖一人多深后,就挖出了龙骨。
龙骨作为动物的骨骼化石,至少要经过1万年以上的时间,由此推测,这条巷洞,曾经是动物的栖息地,经过了栖息地——河流——山洞的历史变迁,在作为栖息地之前,是否为河流,还需要进一步探明。
如今, 邓家土家族乡将主洞作为乡村旅游景观开发, 从洞门开始布线,每隔几米, 就布置一颗节能灯照明, 目前已布线1千米, 游客进入洞内,行走自如,灯光明亮。
已有灯光照明的这一千米洞穴,可分为两部分观赏——M和S,M部分的走势,如同提笔书写大写的M一样,顺着笔迹向前走,形成三个回头线。
三个回头线之后,洞的走势呈S形。M部分以观赏洞内的石板、石壁的形状为主,没有钟乳石。
进入S部分后,以观赏钟乳石的形状为主,肺、钟、柱等形状,任由你想象;顺着洞顶,还有无数个细小的钟乳石,仔细观察,像各类动物,如马、牛、羊、鱼等,它们在洞顶聚集,形成一条条龙的形状,在洞顶前行,令人叹奇。
走进硝洞子,带着探索、考察、发现的心态在里面游走,逍遥自在,兴味无穷。当地人命名为逍遥洞,形象朴实,恰如其分,十分得体。
来源三峡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