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州网

 找回密码
 用户注册
了解万州,关注我们就行了~! 万州热点 | 平湖杂谈 | 有问必答
便民信息,看这里就够了! 求职招聘 | 房屋租赁 | 二手转让
生活在万州,爱上大万州! 新手必看:【发帖须知】 | 问题建议 | >>删帖申请<<
查看: 1208|回复: 0

[平湖杂谈] 六一回忆杀:你说你听过这些童谣 那证明你已经开始老了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4

回帖

31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金币
15
发表于 2020-6-1 14:03:2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长大的你,还能说出几首童谣?


儿童节前夕,小编在办公室走廊遇到一枚微胖的95后记者,随口说了一句“胖娃胖嘟嘟,跟到姐姐上成都。”,95后胖娃一脸懵地盯着小编:姐姐,你在说啥子哦……

作为70后、80后的集体回忆,童谣就是童年的一部分。2020年的这个儿童节,在座各位,就跟着喜欢怀旧的小编,一起重温那些让我们无法忘记的童谣吧。


5af5445a5dc5d9e48305844f3d1cc6b0.gif

△大家都喜欢的“胖娃”


胖娃胖嘟嘟,骑马上成都。

成都又好耍,胖娃骑白马。

白马跳得高,胖娃耍关刀。

关刀耍得圆,胖娃滚铁环。

铁环滚得远,胖娃跟倒撵。

撵又撵不上,白白跑一趟。


0da54e44be557dc2fb04e5ce566fdde2.jpg

△滚铁环


民俗专家李正权告诉第1眼小编,让95后小胖娃一脸懵的这首童谣,解放前就广泛流传于川渝地区。在小编记忆中,小时候能去一趟“省城”,是一件很资格的事。

现在,成渝两地高铁已经实现了两小时内通达,孩子们还会不会这样说:胖娃胖嘟嘟,坐着高铁去成都?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,成都和重庆开展了更广泛而密切的合作,其中就有旅游。今年去成都,咱们不耍关刀,不滚铁环,大把大把不要钱的景区,个挑个选,儿童节,成都,约吗?


e2c9d5ac732a303b2ea13add813716c4.jpg

△有趣的童年,蚂蚁也是玩伴。


黄丝黄丝蚂蚂①,

请你家公家婆来吃嘎嘎。

坐的坐的轿轿,

骑的骑的马马。

注:①黄丝蚂蚂:一种蚂蚁。②“家公”要读“[gā]公”哦。

川渝地区的孩子,喜欢在炎炎夏日的午后,躲在阴凉处,为住在院子里的蚂蚁们捉一只虫,一边念着这首童谣,一边看着勤劳的小蚂蚁把“天上掉下来的馅饼”搬回巢穴。


bfd51808b4d071229b6640d8898f3247.jpg

东水门


城门城门几丈高

三十六丈高,

骑白马,坐轿轿,

走进城门挨一刀

注:①“城门城门鸡蛋糕”是口误哦。②两个小孩举起拉着的手,做成门框的样子,别的小孩边唱边往里钻。唱到最末一句时,做城门的孩子迅速将“门框”放下,谁围在框内(挨一刀),谁受罚做“城门”。


2bb6ef8a70bd89f6d50e7c0356e91992.jpg

△渝城图:约绘于1850-1900年,法国国家图书馆藏


重庆城九开八闭十七门,这首童谣里面提到的“三十六丈高”的城门到底是九开之中的哪一个,现在已无可考。但喜欢重庆城历史的朋友,小编在这儿给你推荐一部纪录片《城门几丈高》。

那个时候的童谣,大部分和游戏有关。一边玩,一边口中念念有词。童谣念完,游戏也就进入关键节点。下面这几个,你还记得玩法吗?


一二三四五,上山打老虎。

老虎要吃人,黑了要关门。

门对门,虎对虎,

一下抽到中指拇

注:①一手五指合拢,另一手握住只留指头,另一人根据指头来猜中指,猜对猜错都有相应的奖惩。


ac3a9557afe89911b380291609b1e62c.jpg


黄葛树,黄桷桠,

黄葛树上是我家。

我家有个好姐姐,

她的名字叫马兰花。

马兰花开二十一,

二五六,二五七,

二八二九三十一,

三五六,三五七,

三八三九四十一①。

注:①很多童谣因地域不同有不同版本,比如这首马兰花,还有个四川版本:小汽车,滴滴滴,马兰开花二十一,二五六,二五七,二八二九三十一。小编小时候就是玩的这个版本。


c16ed2b65b615fd5ac600789d304ebda.jpg


大字不出头,两边挂灯笼。

三天不吃饭,围到锅边转。

买三根葱葱,用了三角三。

买个大冬瓜,用了九角九。

买两根油条,用了六角六。


bfcaf505cf7f981b9640ff32c7bc4038.jpg

△灵魂画手是位网友


有些童谣充满时代特色,里面提到的物件,可能2000年之后出生的孩子是闻所未闻。它们既是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,人们面对生活的一种乐观精神,也是一份生活的历史书。比如:

红箩卜,咪咪甜,

看到看到要过年。

娃儿要吃肉,

爸爸说,没得钱。

妈妈说,有钱,

灶门前的火钳

注:①过去人家使用柴火或蜂窝煤煮饭取暖,火钳可是重要的添火工具。


b709adbfeee270a4f8e6aa955412319e.jpg


月亮走,我也走,

我给月亮提笆篓

笆篓大,卖黄蜡,

黄蜡苦,卖豆腐,

豆腐薄[bo],卖牛角[guo],

牛角尖,尖上天,

天又高,好买刀,

刀又快,好切菜,

菜又青,好点灯,

灯又亮,好算账,

一算算到大天亮,

出门碰到沙和尚!

注:①用竹篾编成的器物,在我国西南地区盛行,钓鱼后用来装鱼、虾、泥鳅、黄鳝等水产品。


91e154cd18e2673e1d8d82d89bfbbd2c.jpg


还有些童谣,相当无厘头,毫无逻辑可言,上下文结合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,但似乎并不妨碍它们朗朗上口,流传至久。如果要为这种现象找一个原因,大概只能说,那个年代长大的孩子,都是行走的段子手。

大欺小,赖格宝,

小欺大,抹桌帕。


你我他,胖子妈!

全国人民都爱他。


我们两个好,

上街去买表。

表一看,十点半,

急忙跑到火车站。

火车站的人又多,

把我挤成耙耳朵。


方脑壳,哈戳戳,

汽车来了跑不脱。


又哭又笑,黄狗彪尿,

鸡公打锣,鸭子吹号。

……


随着70后、80后渐渐长大,陪伴我们的童谣也渐渐消逝在时光中,也许偶尔翻翻相册,或是与老物件的不期而遇,才能勾起一丝回忆;又或是有心的你看到了第1眼这篇复古怀旧的推文,仿佛回到过去……原来,我们曾经那样度过童年;原来,快乐曾经不受限制,几句话,几个游戏,就是一个幸福的夏天。


9331576590cdad54ad846d7ab4517aaa.jpg


故事的结尾,民俗专家李正权告诉第1眼小编:童谣,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,应该有人记录下它们,一是延缓它们消失的进程,一是供后人研究。


ec424d47b9c9989ef80a4a5996df4f66.jpg


任何值得我们怀旧的东西,都正在经历一场告别。童年如此,童谣也如此。时间不可逆,选择合适的方式,不论是文字记录,还是口口相传,只要有人记得,它们就不会走远。


来源:​第1眼-重庆广电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用户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Archiver|万州网

GMT+8, 2025-4-22 08:47 , Processed in 0.014422 second(s), 7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 Git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声明: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,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;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请勿发布有害信息,如有侵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举报微信:souxiaowan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