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消费扶贫除了解决贫困户销售难,还能带动产业发展,最重要的是扶志,激发贫困户产业发展积极性。”长岭镇经发办负责人如是说道。
“我们与4个区级单位,1个省部级单位”建立了长期对口帮扶支援关系,对辖区内的15个村社区的农副产品进行推广,去年一年,我们通过消费扶贫和电商扶贫的形式,长岭农副产品销售额接近130万。”
其中,水利部和区委办就帮助安溪村销了35万的翠玉梨,除了翠玉梨受到青睐,东桥村15万的蔬果也销往区建委食堂,还有茶店和鹿池的梨子和李子也通过公路局和安职院的帮助,销售了8万余元;新上市的沃柑,由于品质优良,口感结合橙子和橘子的特色,受到市场消费者的喜爱,去年通过消费扶贫形式,销了5万元,真正实现了一销而空。
除了以上的几个“大客户”,咱们长岭本土的椪柑、翠冠梨以及一些建卡户自家种植的蔬菜、鸡蛋,也被镇食堂和镇干部们“内部消化”。粗略估算,去年一年,通过帮扶干部的“牵线搭桥”、充当免费“搬运工”,长岭镇干部们共为本土农副产品贡献了10万元以上,实实在在地助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。
在线下消费扶贫基础上,长岭镇还积极构建“电商+消费”扶贫新体系,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,助推我镇农产品步入快车道,带动 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增收就业。 2018年,长岭镇建立了线上电商平台——岭上好乡货,长岭本土的各类农副产品纷纷上线,种类从基础的蔬菜瓜果到高山生态的土鸡和茶叶,应有尽有,目前,销售额稳定在10万元/年“再加上美菜网和京东的长期合作,一年有60万毛收入呢”,线上店主蒲小兰不无自豪道。
随着长岭的农副产品远销,目前,老土西瓜、老土老白酒、安溪翠玉梨、中华蜂蜜等已经不愁销路,一经推出,就在市场抢购一空。为了方便消费者,老土村还专门在五桥开了两个门店,专门销售西瓜和白酒;江南茶厂的五桥门店也蒸蒸日上……长岭的农副产品们搭着扶贫这辆车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“花路”。长岭的“驰名品牌”和“土特品牌”也迅速走出长岭、走出万州,走向中国各个角落……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