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 篓
背篓熊德斌
背篓是农村生活中绕不开的物什,随处可见,大小不一,形状各异。精致抑或质朴的背篓,在山村一代又一代地延续,承载着祖祖辈辈无数的希望,也盛满了庄户人家不尽的辛酸和欢乐。
背篓的主要材料就是竹子,因而竹子与农家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舍的情缘。房前屋后,溪边道旁,一丛一丛的竹子放肆地直立着,翠绿着,它们既美化着环境,又随时准备着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。
农闲时节,或雨天不便出门劳作的时候,农人便砍来竹子,掐头去尾,剔枝扫叶,用篾刀把竹子划破,削去竹节的疙瘩,然后根据需要适当打磨材料。如果挽一个花背篓,用指拇宽窄的篾条即可。这种背篓的工序很是简单,几乎家家户户的男人都能编织,甚至许多女人也能完成。往往是几攀几折,几绕几穿,小半天工夫,背篓就完成了,或方或圆,全凭自己的兴趣爱好。这类背篓朴素大方,一点不娇贵,装红苕,装洋芋,装苞谷,皆可,毫无怨言。
如果需要精美耐看的背篓,可以背着它上街购货,甚至用它背着礼物走城里的亲戚,那就得请专门的篾匠师傅来编织。农村人把这种精巧玲珑的背篓称作“扁背”。做扁背的材质要求精细,篾匠常常要用好几种工具,剖刮刨拉,把竹子演变成篾条,又把篾条演变成细如针线的篾丝,还要把篾丝涂染成几种颜色,晾晒吹干。编织时,几种颜色间杂错落,层次分明,很是考究,马虎不得,常是师徒两人紧锣密鼓地做一天才能完成。扁背的形状完全依据主人的要求而定,扁的,方的,圆的,椭圆形的,喇叭形的,不一而足。
还有一种专门背小孩儿的背篓,俗称“椅椅儿”。这种背篓做工较简单,几根指拇粗细的金竹,几块竹片,几匹篾条即可。做成后,有坐板儿,有叉棍儿,有扶手儿。幼童坐其中,安全灵便,尤其是夏天坐着更是透风舒爽。这种土里土气楞头楞脑的椅椅儿,成了农家孩子们最早认识和享受的特殊背篓,陪伴着他们走过懵懂欢乐的童年,哪曾想,那青青的凉凉的竹子,无意之中开启了人的一生。
当然,还有背柴的背篓,背粪的背篓,背稻谷麦穗的背篓……完全根据农人的需要去设计编织,就像打个呵嗨,伸个懒腰,呼吸空气一样随意简便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