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way0102 发表于 2021-1-14 00:54:41

走哟~赶场了哟!

赶场,是我们接触最早的最有仪式感的“逛gai(街)”,那也是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,跟在大人后面哪怕只是去凑热闹啥子都不买,或者挤一哈,买个粑粑回来,就能高兴一天。

那啥子是赶场?简单来说就是乡村镇上在固定日子赶集。农村赶场总是约定好了日子,有的乡镇赶一四七,有的乡镇赶三六九,还有的是二五八。对于大人来说是去买一家人需要的日常用品,对于娃儿来说纯粹就是看热闹看稀奇吃粑粑。特别是到了年末腊月,大家都赶场买年货,人挤人脚踩脚,还随时可能被别人的背篼pang一下,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大家赶场的兴致,毕竟中国人自古就是爱热闹的,这也是赶场的魅力所在。





如要要买东西的人赶场就是忙着打挤,挤来挤去,这个摊位那个摊位,看下哪儿便宜,哪点相因。卖东西的人抢到占位置,占个好位置,铺一张旧胶纸,摆出家里种的蔬菜水果,再端个屋头砍猪草坐的小板凳,备一套童叟无欺的杆子秤,就可以迎接客人了。

集市就像乡镇的“客厅”,十里八村的乡亲碰个头见一面,大家伙儿热闹一场。赶场虽不受年轻人的青睐,但却是叔叔嬢嬢些的战场。“147”“258”“369”……这些耳熟能详的数字,承载着儿时的记忆,也饱含岁月的痕迹。

2020年12月26日是分水镇的赶场日。天微微亮,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,从进入市场开始,这场“仗”就拉开了序幕。小商贩的招呼声和吆喝声,小吃摊上的谈笑声不绝于耳,一下子就撩起了赶集人的兴致。




眼花缭乱的小商品,只有你想不到的,没有你买不到的:鸡鱼肉蛋、苗木瓜菜、衣帽鞋袜、锅碗瓢盆、筐锄刀叉等应有尽有。这些生机勃勃的“小东西”也让赶场更加充满了活力。一杆简单的秤、一张油布、一张小板凳,各自摆上自家摘种的新鲜瓜果和蔬菜,菜农们不时的几句吆喝,摊位前来来往往的人群,摊主和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与生活里的柴米油盐汇成一片“烟火气”,熙熙攘攘中展露的都是分水人的淳朴。

一走进卖猪肉的场所,就听到四面八方传来咔擦咔擦的剁肉声。卖猪肉的老板招呼着过往的熟人照顾自己的生意。他们都朝着一个目标奔去——早卖完早收摊!集市上花花绿绿的大棉袄和被套,让人挑花了眼。老年人的快乐很简单,穿上新衣裳便笑开了眼。

如今的赶集,更多是一种绵长的乡愁,一种割舍不掉的习惯。不管是商品的更迭,还是消费形式的转变,时代的印记也在这里凸显。

自2015年启动脱贫攻坚以来,分水镇投入3.94亿元以上用于交通供电、水利、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。人们出行更方便、生活更便利,李子、花椒、柚子、茶叶、花生、佛手等特色产业带动了一大批分水镇贫困户脱贫致富。一个“村村有主导产业,户户有致富项目”的现代农业的蓝图为新乡村振兴、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
喧嚣之后,小镇恢复了平静,“奋战”一早上的人们,脸上带着笑容、包里装得鼓鼓的,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走哟~赶场了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