洋狐狸 发表于 2020-10-21 07:57:04

乡村喜宴,农村的饕餮盛会…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
小时候,心心念念的就是去吃喜酒。在路边垒起大灶大锅大蒸笼,摊开古旧的红漆折叠木桌,桌面铺上塑料布,布上放上十多双碗筷——好戏这就开始了。
主人公们常常大部分都不认识,宾客之间更是诸多毫不相识,于是这种感觉,就像是互相流动的人生,忽然间因为一场流水席,流到了一起,短暂交会。




【廖克琴】从事厨师行业15余年,没有经过特别系统的学习,但却是当地方圆百里唯一能独自掌勺的大厨。因为手艺好、人耿直,哪户人家需要办宴席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。



早上5点10分,廖师傅和其他“帮工”一早到达主家,开始搭建炉灶、生火、准备桌椅、等着从菜市场运来的新鲜菜品。


此时外边雾霾未散,荷叶间还挂着露珠。早起的公鸡已经在尽职卖力的鸣叫着。






随着木柴劈好添进灶,膛里的火已经旺盛生长。升起的袅袅炊烟唤醒了万物的生机。



6点左右,新鲜菜品成功到达,廖师傅招呼大家开始了准备工作。宴席能否成功,离不开前期的准备。




于是切菜的帮工接过菜板,低头麻利的秀起了刀工。假如厨房是江湖,那么手中厚重的菜刀就是她们的武器。



杀伐决断,只在手起刀落间,武功高强之人,自不必在乎结局,因为所有过程,尽在她们掌握之间。



负责洗菜的帮工则直接拉过小板凳,随地一坐,搓起了盆里的姜蒜。早晨的寒气未散,水还带着刺骨的寒意。



但为了节约时间和保持菜品的新鲜,她们只能忍着寒意仔细搓洗,还好平日经常劳作而长的老茧替她们隔绝不少寒意。


宴席上需要准备的菜品很多,光靠菜板会拉低效率,几个帮工干脆拉张桌子过来充当起操作台。



后厨如战场,上阵前除了勇往直前的“兵”,还须得有一位运筹帷幄的“将”,统领全局,与时间作较量。



中午的正席一般是接到新娘子后才开席,廖师傅应主人家邀请,随手炒了四菜一汤先招呼了来吃早饭的几位客人。



酥肉是流水席上的“宠儿”,经久不衰。肥瘦相间的猪肉炸出来恰到好处,一口咬下香味四溢。



菜品是否新鲜,腌制是否入味,这都决定着这道菜品最后的成功。



而望、闻、尝、抓是廖师傅鉴定菜品的四部曲。



前菜准备工作都完成得差不多时,廖师傅挥舞银勺,滚油、倒菜、颠勺,有条不紊,心中自有一番章程。





10点,新郎出发去接新娘了,外间宾客也陆陆续续的到来。廖师傅招呼大家,荤菜可以准备了。



越是简单的菜越能考验功底。好不好吃一上桌便知。



三勺酱油,两勺耗油,一勺香油,这是廖师傅做菜多年的”独家秘方“,从不外传。



趁着炉里的火正旺,大家忙把大荤菜蒸上。不一会儿,锅里就咕嘟咕嘟地冒出声,白汽裹着香味从锅沿处窜了出来,一时引得人口水直冒。





既是喜宴,怎可少得了红色,这样才红红火火!



厨房里时时路过几个被香味“勾引”进来的客人,彼时廖师傅也不出声,只默默把鱿鱼须焯水,切好姜丝、葱花,准备做最拿手的辣子鱿鱼须。



锅热滚油,切好的小米椒在油热之后全部倒入,绿白相间的大葱紧跟其后。



简单翻炒几下后,再伺机倒入在旁等候多时的鱿鱼须,顿时锅里好不热闹。



最后抓起切好的姜丝一把撒下,趁着食材还未回神之际,快速放好调味。



紧接着廖师傅握住锅沿,向我们展示了一番颠勺的臂力,引得那几个“路过”的客人连连赞叹。之后几个帮工告诉我:“第一次吃这道菜时都被它的美味惊呆了!”



另开小灶的排骨看着不甚出色,但味道却令人垂涎不止。



烩羊肉炖了7个小时,从色泽上就看出其软糯程度了。





最后往汤里丢下把小葱,动作爽利,手感精准,烩羊肉便完成了它的使命。



菜已经陆续做好,廖师傅估摸了一下时间,喊了一个帮工,一起把米饭蒸上。



米都是用的今年第一批收成的稻米,既新鲜又寓意好。



吃食都有准备,那么喝的也不能落下。农村里或许没有大城市里采购物品来得方便,但最不缺的,就是食材。



磨着自己亲手种下的豆子,看着它变成香醇的豆浆,帮工阿姨都笑得很满足。



大荤差不多了,来点素。清淡的素虾是小孩最受欢迎的。爽淡的虾肉沾上一点老陈醋,那滋味简直爽快!



随着一声高昂的“新娘接到了”,宴席拉开帷幕。廖师傅挥手示意,菜一道接着一道,联络不绝。



吃流水席有个特点,一定得快、狠、准!



快速找到位子坐下,不要谦让,不然你得等到天荒地老;



上完菜一定得狠狠的出手,准确的夹到菜,不然下一秒就被小孩、老人抢完。



宴席接近尾声,屋里的帮工阿姨们边忙着手中未完的活计,边惬意的闲聊着,因着都是农村人,聊起来格外的投缘。




农村的流水席,是田野厨师肆意挥洒厨艺的江湖;也是炊烟下进进出出劳作的身影;也是老人们望着子女欣慰的笑容;也是孩子们“拉帮结派”玩耍的笑声。
在这里,我们即便不相识,但却仍可围坐一起,男人抽着烟,谈天说地,女人哄着怀里的孩子,嬉笑着拉家常。

这些熟悉的片段,串联起农村娃儿吃喜酒的点滴记忆。这样的流水席,只有在乡村才吃得到,吃过之后,一辈子都忘不了。
朋友,你有多久没去品味家乡的流水席了?

foart 发表于 2020-10-21 07:59:30

馋哭了……

dengwujie 发表于 2020-10-21 08:00:36

小孩才喜欢吃,大人钱包要挨刀,哈哈

auqfpe1 发表于 2020-10-21 08:02:16

这是乡村娃儿的家乡印记…

NiTerr 发表于 2020-10-21 08:02:36

看得流口水……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乡村喜宴,农村的饕餮盛会…